某商业综合体项目评审会上,成本经理指着外立面报价单眉头紧锁:“预算已经超了 40%,再这样下去后续招商资金都要受影响。” 建筑外立面作为项目的 “脸面”,造价往往占总投资的 15%-25%,但不少项目在施工中频频遇到成本失控、钱花了效果却不达预期的问题。如何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控制造价,成了许多项目管理者的难题。
地产项目的外立面工程刚进行到一半,施工方突然提出要增加 200 万预算。原来设计方案里的异形石材需要定制加工,实际损耗率比预估高出 15%,加上现场切割产生的额外工时费,成本一路飙升。这种 “前期算不清,后期补窟窿” 的情况,在造型复杂的外立面项目中很常见。
解决方案在于建立 “动态成本模型”。在方案阶段就联合设计、施工、材料供应商三方,对不同造型的加工难度、材料损耗率进行量化评估,比如将弧形构件的损耗系数纳入初始预算;同时采用 BIM 技术模拟施工流程,提前发现可能导致返工的节点,减少后期变更带来的成本增加。
某酒店为压缩外立面造价,选用了价格较低的普通涂料,没想到投入使用半年后就出现褪色、开裂,不得不重新翻新,二次投入反而比当初选优质材料多花了 30%。这种 “贪小便宜吃大亏” 的案例,在中小项目中并不少见。
破解思路是做好 “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”。不能只看初期采购价,还要考虑材料的耐久性、维护成本。比如仿石铝单板虽然初期投入比涂料高,但使用寿命可达 20 年以上,且无需频繁维护;而金属雕花板兼具装饰性和耐候性,适合气候复杂的区域,长期来看反而更经济。
问:项目想控制外立面造价,但设计师坚持复杂造型,太哲能协调两者吗?
答:太哲会先通过参数化设计工具拆解造型复杂度,将复杂结构转化为可批量生产的模块化组件,比如把不规则浮雕分解为标准单元件拼接,既保留设计感又降低加工成本。某产业园项目通过这种方式,在保证外立面艺术感的同时,让造价降低了近两成。
园林景观项目的外立面设计了大量曲线造型,施工方报价时,加工费竟然超出材料费 3 倍。景观设计师无奈感叹:“好看的设计都要为成本让路吗?” 过度复杂的造型往往会导致加工难度陡增,间接推高整体造价。
解决这类问题需要 “设计优化 + 工艺匹配” 双管齐下。在不影响整体效果的前提下,对造型进行适度简化,比如将连续曲线改为分段折线,既保留视觉流畅度又降低加工难度;同时选择适合复杂造型的材料,比如 GRG 材料可塑性强,能一次成型,减少拼接工序,从而控制加工成本。
结尾:你的项目外立面造价遇到了哪些难题?
无论是预算卡得紧想优化方案,还是担心材料选得不对导致后期花钱,都可以私信聊聊具体情况。不同项目的造价痛点千差万别,或许针对性的分析能帮你找到更合适的控本方案。